|
渭源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
|
|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为逐步缩小城乡间、校际间教育差距,全面提高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尊重社会发展和教育规律,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合理整合、配置教育资源,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标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总体思路。完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落实“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要求,增加教育投入,推进学区一体化管理,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稳步进行布局调整,大力改造和扶持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和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义务教育的差异,努力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基本情况 全县辖8乡8镇,217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公办学校现有小学171所,其中城区3所,农村168所,在校生27246人,专任教师2022人;独立初中18所,其中城区2所,农村16所,在校生17259人,专任教师1132人。2000年渭源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省级评估验收,2011年义务教育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近年来,我县围绕巩固普及成果、提高基础能力、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目标,确立了“根本抓队伍、热点抓德育、重点抓质量、关键抓改革、落实抓机制”的工作思路,大力提高保障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总体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和义务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差异,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一是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二是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三是制定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等措施,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四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额教学;五是基本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六是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七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八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九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确保到2016年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力争2018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及时足额拨付,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加强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做到公用经费专款专用,逐步建立起学校电教实验维护费、计算机维护费保障机制,确保学校功能室建设所需经费。 2.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合理规划、逐年实施、从易到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项目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改造。从2013年起,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以乡镇为主,整体推进的办法。2014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比例达到布局结构调整规划保留学校的46%,以后逐年递增;2016年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63%;2018年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82.6%。 3.整合学校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抓好薄弱学校的建设。通过学校布局调整,逐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盘活教育资源。一是对清源一小进行整体搬迁,扩大办学规模,消除县城小学大班额现象。二是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撤并乡镇所辖村级小学,扩建乡镇中心小学,扩大办学规模。到2018年,建成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寄宿制小学26所,保留完全小学40所,并附设一定教学点,独立初中10所,中小学建设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4.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到2018年,建立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心,实现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实施“班班通”工程,建立县、校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互通互联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城乡所有中小学校均有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生机比例初中达到10:1、小学16:1,中小学校师机比例达到1:1。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要把建设一支品格优秀、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作为推动全县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献身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勤勉踏实的师德风尚。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 2.优化城乡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一是按照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的“两化”目标充实教师队伍,使中小学校专任教师师生比例达到省定标准。二是创建灵活开放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构建教师在职学习提高的激励机制。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三是加大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投入,组织实施中小学校教师全员素质提高培训工程。培训重点是“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确立终身教育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的能力,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显著提高。五年内,每位教师完成不低于400学时的在职进修。组织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国家、省、市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县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为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建立县域内、校际间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促进教学水平均衡发展。五是组织中小学校长参加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等各种层次的培训,使中小学校长培训率达到100%。同时,建立校长考核长效机制和后备校长人才库。六是按规定配齐寄宿制学校的校医和学生宿舍管理员。七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新增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城乡教师互派交流制度。实施城区小学对口支援1所农村薄弱学校制度,城区学校对支援的农村学校在领导、管理、师资、教研等方面给予帮助扶持。 (三)深化教育内部管理。 1.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在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监督、流动等制度。为薄弱学校选派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进一步强化薄弱学校的常规管理。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形成具有本县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2.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杜绝各类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校因校制宜,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建设好校园的人文景观,展示学校的文化魅力,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创建教育科研、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德育教育等特色示范校,逐渐缩小校际间的文化差距。 (四)继续推进教学改革。 1.深化新课程改革。各中小学校必须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注重校本课程的研发。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建立教研部门、城区学校联系薄弱学校和送教下乡制度,每学期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开展教学互助。充分探索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重点,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办好家长学校,实施家庭素质教育。 (五)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县长为副组长,教育、人社、编办、财政、发改、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在县教育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实施。建立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经常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及时作出决策,加强工作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好工作试点,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教育部门要按照规划,提出各项政策措施。发改部门要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与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保障职能,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国土、住建部门要优先保证学校建设用地,简化规划、建设审批手续。教育、编办部门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及时做好编制的调整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大力支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五、各年度规划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乡(镇)名单 1.2013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乡镇:清源镇、会川镇。 2.2014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乡镇:北寨镇、莲峰镇。 3.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乡镇:新寨镇、路园镇、五竹镇。 4.2016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乡镇:庆坪乡、麻家集镇、锹峪乡。 5.2017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乡镇:大安乡、上湾乡、峡城乡。 6.2018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乡镇:秦祁乡、祁家庙乡、田家河乡。 |
|
| 责任编辑:教育局 |
| 分享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